委員風采
汪庭瑞: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履職盡責彰顯擔當
來源: 發布時間:2021-12-21 09:37:55
人參是東北三寶之首,也是我州特色、支柱產業之一。立足資源稟賦,發揮生態優勢,將延邊人參產業做大做強,一直以來都是州政協委員,延邊大陽參業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汪庭瑞的創業夢想。“人參是百草之王,有著極高的藥用和保健功效,延邊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,發展林下參種植不僅能滿足市場需求,還可以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。”談起人參產業發展,汪庭瑞信心十足。
搶抓機遇 開拓市場
上世紀90年代,人參品質良莠不齊,汪庭瑞收購的一批人參在出口過程中,因農殘超標,被海關扣留,使汪庭瑞損失慘重。面對挫折,汪庭瑞并沒有退縮,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的創業激情。“自己種參,種綠色無公害的人參。”
和龍市頭道鎮大陽溝群山環繞、景色秀麗。“在清朝期間,英額嶺是專門為皇家進貢野山參和蜂蜜的一個重要產區,然而大陽溝正是英額嶺其中一個區域。”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生態環境,正好符合汪庭瑞“生態健康綠色安全”的種參初衷。1997年,他在這里開啟了種參之路。一個人執著于一件事,十年是喜歡,二十年是熱愛。二十幾年間,他披星戴月、嘔心瀝血,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在山中奔波忙碌。
星光不問趕路人,時光不負奮斗者。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建設,現如今,汪庭瑞的林下參種植基地已經初具規模,面積由最初的30公頃擴大到了1000公頃,林下參(18年以上)年產量已達3萬支。目前,基地已發展成為集康養、觀光、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基地,并先后獲得“吉林省山參保護示范基地”“國家林下參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”“國家林下靈芝農業農村標準化示范區”“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”等諸多榮譽。
“林下參就是人為地把園參種子播撒到深山密林中,任其自然生長,不移栽、不搭棚、不施肥、不打藥,和野山參的生長環境和生長方式是一樣的。”汪庭瑞介紹說,林下參生長時間越長,營養價值越高,十五年以上的林下山參,等同于野山參。
因為生長周期長,資金回籠也較慢。為加快資金周轉,汪庭瑞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子,2015年,他開始嘗試林下靈芝種植,在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、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下,汪庭瑞的林下靈芝產業發展迅速,目前,年產量已達8萬斤。
“我州要大力宣傳延邊人參文化、普及人參知識,希望通過生態旅游的現場體驗,讓人們親身感受到延邊長白山山參、靈芝等中藥材的自然生長環境和采收過程,改變認知誤區。”汪庭瑞表示,要依托延邊特有的生態資源,將人參、靈芝文化充分融入到飲食、旅游以及長白山文化中,從而帶動長白山中藥材種植及加工業與生態旅游、康養保健等產業深度融合。
不忘初心 履職擔當
在當選政協委員后,汪庭瑞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。他認真履行委員職責,積極參政議政。結合本職工作,提交了《關于促進人參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》等多件提案,為加快推動我州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建策。他始終堅持為國履職、為民盡責的情懷,深入基層,傾聽群眾呼聲,關注百姓訴求,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難點問題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汪庭瑞第一時間勇擔社會責任,踴躍捐款捐物助力和龍市疫情防控,并為寧波市捐贈了價值16萬元的人參靈芝茶飲片,傳遞正能量,以實際行動踐行委員擔當。
幾年來,在企業實現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,汪庭瑞積極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,免費提供技術指導,簽訂人參種植合約,以10%的保底利潤收購人參,解除農戶的后顧之憂,全力幫助農戶發展林下參種植,實現共同致富,為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“企業的發展進步,離不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心與支持,我將積極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,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,推動林下生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。”汪庭瑞表示,今后,自己將繼續加強理論學習,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,深入開展調查研究,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上下功夫,以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新風采,為推動我州人參產業提質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